下列哪个不属于假肌酐
假肌酐是指体内某些物质与肌酐发生反应,生成的化合物在肌酐测定方法中也会被检测到,从而导致肌酐水平升高,误诊为肾功能异常。其中有很多物质都有可能导致假肌酐,比如葡萄糖、甲状腺素等,但下面介绍的物质不属于假肌酐,值得我们了解。
1. 嘌呤核苷类药物
嘌呤核苷(purine nucleosides)是一类常见的抗病毒类药物,比如阿昔洛韦(Acyclovir)、甘地宝林(Ganciclovir)等。这些药物在被分解代谢时会产生嘌呤核甙,该物质与肌酐并不会发生反应,因此并不会导致假肌酐的出现。
2. 肿瘤标志物CA125
CA125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,可以用来检测卵巢癌等肿瘤的存在。但该物质并不会对肌酐水平产生影响,因此不会出现假肌酐的情况。
3. 肽类激素
肽类激素是生物体内的一类关键激素,包括肾上腺素、去甲肾上腺素等,这些物质并不会影响肌酐水平,因此也不会产生假肌酐的现象。
4. 抗生素甲氧西林
甲氧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,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。该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甲基转移衍生物,但该衍生物并不会干扰肌酐测定结果,因此也不会导致假肌酐的出现。
以上介绍的物质都不会产生假肌酐的现象。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有假肌酐影响。如果存在可能影响肌酐测定结果的成分,应该在诊断前告知医生,避免误诊或延误治疗。
2023-05-19 12:28:07
目录 返回
首页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